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今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为广大教师恪守高尚道德情操,担当教育强国建设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迫切需要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师”。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道德示范、道德引领既是广大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而必须坚守的第一要义,也是履行授业解惑职责而必须坚持的前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堪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楷模。在长期的授教生涯中,他把“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不知礼,无以立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修己以安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作为修身立德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身体力行。孔子的言传身教,对颜回、子贡、子路等一大批弟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就了他们这一批优秀弟子。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德高为范的精神追求从未因时空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如今,一大批优秀教师秉承“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古训,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发展。把毕生精力投入贫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中的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用生命点滴书写人生精彩华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的大山最美教师张桂梅,坚守教书育人第一线、爱教爱生、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高至凡等,都是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深刻内涵,用模范的言行引导学生潜心学业、明德修身。扎根云南乡村的马琼郭老师在回顾自己何以走上讲坛的经历时说:“小时候惊叹老师博学多才,上能当上‘法官’、下能修课桌,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用情,这让我萌发了成为一名教师的人生理想。”无数事实证明,在成长过程中,许多人都像马琼郭一样,在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成就了一番事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广大教师应抱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为世人效法的榜样。只有让广大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才能将内生动力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为名利所惑,站好讲台,甘当人梯和铺路石,以质朴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引领学生。
实际行动更具说服力。恪守道德规范,葆有高尚情操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广大教师付诸实践。这正是既要言传更要身教的重要原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周义朋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扎根新疆戈壁荒滩十余载,克服酷暑严寒,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建成首个微生物地浸采铀基地,为我国铀矿绿色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受其影响,他带领的很多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投身这一科研领域,有的还成为核能领域的骨干力量。这就是榜样的行动引领。这启示我们,广大教师要在教书育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不断淬炼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情操和品行,用点滴行动向学生传递真善美。
弘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精神,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情操的养成,并不只是教师群体的事,需要全社会协同配合、同向而行。教育管理部门要形成系统性思维,健全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通过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等方式,不断改进师德师风评价内容、方法与手段,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具体化。在社会范围内,媒体和其他相关行业也应注重弘扬模范精神,凝聚榜样力量,共同奏响和美教育乐章。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形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唯此,才能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不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作者:陈朋,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