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智能制造学院 2024年12月31日 

智能制造学院是成都工业学院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700余人。

学院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水平。加强专业建设,其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应用型示范建设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是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加强课程建设,建成教育部首批国际金课1门、四川省省级本科一流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虚拟仿真示范项目1项和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先后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突出工程应用教育,培养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0%,考研率和出国留学率逐年攀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受到社会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9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6人。有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有四川省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团队1个、四川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和四川省省级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

学院不断加强科研能力和条件建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校地合作项目100余项。是四川省“电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建有四川省电子终端产品制造智能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智能机电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联合建设),四川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特种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团队1个。

学院有良好的实验、实践条件,建有四川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点,与成都富士康公司共建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机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加工实验室”,3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机械基础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建有GE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实验室、机器人与机器视觉实验室等30多个专业实验室及4个专业研究所。有1个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成工富创”(与富士康成都园区合建)、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普什宁江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和富士康成都园区)、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产业学院)、1个省级科普培训基地(机械博物馆),与富士康、长虹等企业合作建有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加强学生科创能力培养。建有萤火梦工场、课作工坊等学生自主管理的课外创新实践基地,建有机器人、机械创新、智控和图学等学生学科协会,学生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机器人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各项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项目中屡创佳绩,表现突出。十年来,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国家级特等奖、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省总冠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600多项。

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崭新发展阶段,智能制造学院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团结、创新”的院风,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坚持对接地方特色产业,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请使用微信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智能制造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成都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