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党委宣传部以“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结硕果”为题,对我院党总支发展进行了报道。我院党总支自2015年新组建以来,与时代共振、与祖国同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全面成才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秉承“求真、务实,团结、创新”的院风,以党建为龙头,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突出工程应用教育,培养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年的积淀和发展,学院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成果逐渐丰硕。我院党总支现有师生党员两百多人,本科专业5个。作为学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连续四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在教育教学改革及综合改革中成绩突出,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多措并举抓党建,党建工作成绩斐然
我院党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廉政建设等多措并举,涌现出一批党员意识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在引领学院转型发展、青年教师成长、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党总支被四川省教工委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教师党员被四川省教工委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教师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机械制造技术”教师团队2017年代表学校参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年教师支部被评学校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并被作为学校唯一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参评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名教师党员获得校级“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加强学院班子建设,班子成员担当作为
我院班子坚持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事项都经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班子成员各司其职,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进取、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师德师风,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我院坚持把培育高尚师德放在首位,认真开展政治学习、“四有”教师评选、学习黄大年精神专题、以老带新等活动,出台教师行为规范,实施学历提升、教学骨干培训、双师素质培训、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和新进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等工程,现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较高、适应学院转型发展需要的双师型队伍。师资队伍中,现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青年千人”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奖1人。全院教职工中,高级职称35人(占43.2%),其中教授10人(占12.3%)、副教授25人(占30.9%);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6人(占81.5%),其中博士12人(占14.8%)。
四、着力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建设有声有色
我院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根据国家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同时,认真改革教学形式和评价机制,推进课堂思政,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现已建成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校级改革课程8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竞赛三等奖一项;校级优质教学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7次;校级青年教师课堂质量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
五、内培外引借势借力,教研科研改革初见成效
我院积极深挖资源,借势借力加大重点学科领军人物引进力度,积极培育强化科研团队,创新科研工作体系,试点科研负责人制度,设立科研团队建设基金,形成了学科科研创新群体,有效助推学院的教研科研团队建设和学术氛围营造。教改成果方面,获得省级奖励5项,校级奖励7项,省级教改项目立项8项,校级教改项目22项。科研成果方面,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建成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实验示范工程项目22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共计73项,科研经费共计600余万元;获得校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3等奖6项;申请新型实用专利60多项,发明专利10余项;正式出版教材1本,公开发表论文147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有83篇,被三大检索的论文24篇。
六、锐意改革勇走新路,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顺应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要求,大力推进学院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已建成7个省级以上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学生自主管理、开放的课程综合实践平台(课作工坊),1个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萤火梦工场),建有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有实验室(或分室)31个、基地3个,面积6000多平方,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生均实验面积和资产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七、传承与创新中育人,育人效果逐步提升
我院教师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模式,将双创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学科竞赛,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全国奖12项,分区赛奖7项、四川省奖76项;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20项;学生机器人协会、机械创新协会被学校推荐参评全国百强学生社团。近两年有近1000名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95%以上。1名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名同学被推评“四川省大学生自强之星”、30名同学获“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28名同学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数名同学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数名同学在学校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收获荣誉。
八、发挥优势服务社会,社会反响良好
我院以“收藏工业历史、普及机械知识、实践产品创新、培养工匠精神”为宗旨,建成的成都市机械博物馆科普基地,接待了近万名校内外参观者;参与建立的无人机基地助力郫县成为四川省创新创业基地,为郫都区建成28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做出重要贡献,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原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的关注;无人机飞行控制应用技术研究所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立缓解了企业在一定层次上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其研究成果已经吸引9家企业入驻,并实现成果转化收益220万元 ,参与编写的工信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成都市制造业商会、菁蓉镇中小创新企业联盟等组织开展的合作,与成都蜀都客车厂等企业对接的多个项目,对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军区装备部系统汽车维修员工开展了培养,机器人、无人机对成都市中小学生开展的科技引导、技术服务,对郫都区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对学校扶贫县色达的旅游资源调查和派驻扶贫干部、学院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设备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学生们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的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